欢迎光临中国乐鱼平台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电话:0755-2398167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企业邮箱
进口图书

为什么想学好英语一定要阅读原版书?读什么该怎么读收效才最大?

发布时间: 2024-03-08 来源: 进口图书 作者: 进口图书

  原标题:为什么想学好英语一定要阅读原版书?读什么,该怎么读,收效才最大?

  今天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为何要阅读原版书” “应该阅读什么样的原版书” “该怎么读原版书”。

  要学通英语,不去大量阅读英语原版书(原版文字)是不可能的。大量阅读原版书(原版文字)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但并不全是充分条件)。关于其中的原因,我们简单归纳如下。

  首先,中国的英语教学水平总体比较低,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平时练习,甚至是高考的题目,都有显而易见的中式英语的痕迹。

  事实上,这样的甚至更严重的错误在学生平时练习中能够说是比比兼是。如果学生们输入的语言都是这种质量,那么他们几乎不可能熟练掌握英语,并且到了真正的英语环境后,会发生严重的“不适应感”。

  其次,原版书(原版文字)的语言非常准确地道,一些特别地道的表达只能在原版书(原版文字)上能够正常的看到,很多表达方式在中国人写的英语里很难看到。

  这样的文字读多了,就知道 deal 除了“交易”之外,还可以表示“实施”的意思。

  另外,我们从始至终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言是有着极强的文化属性,很多英语词汇背后有着强烈的文化含义。

  例如,在美国版的知乎Quora上有这么一个热门的讨论话题:Why do liberals hate freedom of speech? 如果仅仅从文字上理解,的确不好解释。因为liberal的字面意思是“自由的,或者崇尚自由的人”。那为什么这样的人会憎恨“”呢?这显然是讲不通的嘛。

  然而,经常看美国报刊并了解美国文化的人都明白:liberal 是特指西方持左翼思想的一群人,他们常常支持大政府,主张通过税收来调节贫富差距,主张政府提供全民医保,支持同性恋和女性堕胎,支持接纳难民。

  因为这一群人常常觉得自身代表“宽容、爱和进步”,因此他们把一切对立的观点打上“仇恨言论和法西斯主义”,所以他们憎恶“-那些表达不同观点的自由”,也就不难理解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原版书,尤其是经典原版书,是凝结人类思想精华的精品。我们阅读他们,不单单是在学习语言,更是在和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在向故人学习他们终其一生后才领悟的道理。

  例如,美国文学大师菲茨杰拉德的著名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不但语言文字优美,其中盖茨比绚烂却又悲剧的一生总能让读者们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时陷入深深的思考。再例如,我们阅读《动物农庄》后,就能明白思想控制无处不在,而独立思考是人类在对抗奴役的斗争中最为宝贵的武器。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有很多专职的儿童作家,例如Dr. Seuss、Roald Dahl、E.B. White、Beatrix Potter和JK Rowling,他们不做别的,就专门给孩子们写各种有趣的故事。他们写的书,不但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并且蕴含着丰富的关于爱、责任和勇气等美德的精神养料。这些经典作品比国内很多粗制滥造的童书不知强多少。有这些童书作伴,让孩子在美好中成长,这比什么都强!

  例如我们熟知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动物农庄》、《哈利波特》、《夏洛特的网》等作品就属于这个类别;

  例如我们熟知的《人类的故事》,《万物简史》,《美国杂文选》都属于这个类别;

  例如《平权法案》、《特朗普的诉讼》、《硅谷的江湖》等课程就属于这个类别。

  上述5大类别,都是原版阅读的可选项。这5大类别的原版读物,在趣味性、难度、适用人群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属性。

  我们从上面的表格很容易得出结论:选择正真适合的原版读物可不仅仅是挑选几本小说那么简单。学生的英语程度、个人兴趣、近期的考试目标、更不可思议的是性别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对于原版书的选择。

  例如如果学生准备迎考托福,那么非虚构类作品如《万物简史》、《人类的故事》等读物就很适合;如果一个准备迎考SAT的男生偏爱逻辑推理,那么没什么比《福尔摩斯探案集》更适合的读物了。而如果一个性格细腻敏感的女生准备迎考SAT,那《傲慢与偏见》是不二之选。如果学生已经迈过标准化考试这道坎而为美国留学做准备,那么《英美报刊阅读》应该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蓝思指数作为一个英语原版书的难度指数在英语分级阅读中被普遍采用。很多机构也打着“蓝思指数然”的招牌搞所谓的“分级阅读”。

  然而,我们从始至终相信蓝思指数本身存在许多致命的缺陷,使其只能作为一个初步的参考,选择正真适合的阅读材料最终还需要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工建议。

  例如,被文学评论界一致认为“极难”的小说“Native Son”(中文译为土生子,作者为里查德怀特),其蓝思指数只有700,与美国儿童读物《夏洛特的网》比较接近。这到底有多荒唐?简单地说,前者是属于美国大学英语系学生研读的文章,而后者是美国小学二三年级的读物,而两者的蓝思指数居然一样。这样的错误足以显示蓝思指数的严重缺陷,最多也只能参考而已,不可当真。

  再例如,我们很熟悉的文学大师菲茨杰拉德的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是公认的“难书”,语言晦涩飘逸,思想复杂深邃,其蓝思指数只有1010,而容易得多的乔治奥威尔的小说《动物农庄》的蓝思指数却是1170。

  再举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蓝思指数同样都是870L的,但跨度包括了小学、初中和高中:

  这样的例子能够说是俯拾皆是。有兴趣的话,你们可以自己去查阅并比较一下自己熟悉了解的英文原版书,会有很多喜感的。

  如果没有专业老师或类似善恩视频课程这种专业工具的引导,我不是特别推荐低龄学生去啃名著。名著的语言常常晦涩,思想也繁复微妙。学生不但常常易产生畏难情绪,更容易在一知半解中未能体察其精华所在而养成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习惯。

  因此,选书时,“适合”比“有名”更重要。一些当代的流行读物其实更适合学生。例如J.K. Rowling的《哈利波特》、Dan Brown的《达芬奇密码》等书就比同级别的经典小说更适合学生阅读。

  另外,在难度的选择上,要以“跳起来够得着”为基本的原则。难度太低则易倦怠,太高则容易畏缩。当然,学习的过程有无专业指导又会有影响,如果有非常专业的老师引导,那么学生可以啃一啃难度更高的读物也能的。

  在正式开谈之前,我们第一步来明确一点:我们这里谈的原版阅读,是假设读者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英语能力。

  如果有人为了能在Starbucks端着一本Economist摆pose,或者能在名媛社交场合上用夸张的声调附和一声“啊!那本书的确好看,我读了好感动的!”,那么请绕道吧!本文的干货帮不了你什么,天涯论坛上有大把装逼心得也都是免费的。

  我觉得阅读原版书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一书多读”。有不少文学爱好者都曾经反复阅读《红楼梦》,毛主席则更是表示“要读五遍以上才有发言权”。中国人阅读中文书尚且如此,我们阅读文字和思想都同样精彩的原版英文经典著作,岂能读过一遍就算读过了?我认为,阅读三遍是最起码的,我称之为英文原版阅读的“三步曲”:“初读”、“细读”、“悦读”。

  初读,就是指在不借助任何(或者仅仅依靠少量)外部工具的情况下,尝试着去阅读理解。不求准确,不求全面,只要知道其大概,明白故事的脉络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不借助工具去阅读?因为世界充满未知,人们需要学会在不确定下进行阅读。如果拿到一本原版英语书就借助各种辅助工具,这样会影响读者的“猜读”的能力。

  当然,不确定性在阅读时会逐渐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读者会感觉自己无法跟上文章的节拍而迷失方向。所以,我建议读者在“初读”的环节,不求读完全书。可以在读完一章、一页甚至是一段后就暂停并进入第二步的“细读”阶段,这个“一章”,“一页”或者“一段”,我们大家可以将它定义为“初读单位“。

  这个初读单位到底是一章还是一段,这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或者说他们对于“不确定性”的容忍度。有人可以在很多单词都不认识的情况下做到合理猜测并愉快地读完全书并且理解个八九不离十,而有些重度强迫症的学霸则是遇到一个陌生单词非要立刻查阅字典才能够继续前进。

  对于一般同学,我比较建议“初读单位”设定在2页或者1000字左右。为什么是1000字?因为托福和SAT的阅读理解文章的平均长度在700字左右。平时训练时如果能迎难而上阅读一千字左右的文本,那么将来在考试时就游刃有余了。

  初读阶段犹如披荆斩棘的探险之路,最为艰辛,却伴随着最多的兴奋与成就感,不可错过!

  这第二步就是细读了。道路已经开辟,现在是时候要细细梳理一番了。凡是不认识的单词,自然是要查阅字典。不但是要明白其意思,最好还能结合文章中的语境,了解其用法。

  例如关于intend这个词表示“计划、打算、想要”,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用被动语态。

  关于如何查阅单词: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名词,我建议使用中英字典,解释直白高效。

  而其他词,尤其是形容词和动词,我则强烈推荐使用英英字典(推荐韦氏词典Merriam Webster Dictionary),或者以英英字典为主。

  原因很简单:英英字典对动词和形容词的解释更准确,更能让我们去体察其微妙之处。

  例如wistful这个词,查阅韦氏词典就能准确理解其微妙的含义:full of yearning or desire tinged with melancholy——充满了热切的渴望但又夹杂着忧伤,因此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很复杂的矛盾的情绪。

  例如陷入爱河的女子在送别进京赶考的书生的时候的感情就是wistful。而查阅有道词典,我们就只看到“渴望的、沉思的、怀念的”,从这些字面的解释我们没办法了解其“矛盾、纠结”的本质。

  上面我们讨论了单词,现在我们再来说句子。对于阅读而言,实际上长难句比生词更重要,更容易影响我们的阅读速度,那种认为阅读速度上不去仅仅是因为词汇量不够的想法是天真的。

  许多英语爱好者经常会发现:明明一个句子里的所有单词都认识,但却还是读不懂。这是因为英语和中文在表达习惯上有显著差异,中势的我们不适应英文在表达复杂意思时的方式。有些人虽然费力搞懂了一个长难句,但下次同样类型的复杂句子,还是不能理解。这一些状况对于快速高效阅读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遇有长难句,我们不能够满足于理解其意思,还要能对复杂的句子进行仔细的结构分析,理清主谓宾和各种修饰成分,并且要把长难句摘录下来,供以后反复朗读直至熟练。熟练到什么程度?我经常会建议我的学生们在面对长难句时要用“熟悉到能够写出类似的句子”来要求自己。

  如果这句话你一扫而过就能明白其意思和结构,那么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否则,我们要对这个句子做这样的分析。我这里简单用文字表述一下。

  首先,这句话的主干就是This is not the case with Paul Barolsky,意为“Paul Barolsky的情况不是这样”,这样的句子结构在写作中很常用,学生要掌握。而who之后直到句子尾部的所有内容是属于who引导的非限定性从句,用以补充说明这个Paul Barolsky的情况。

  当我们在阅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大脑是在进行这样的处理。只不过在我们足够熟练时,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而已。

  总之,快速高效的阅读需要读者对单词和句子能做出近乎条件反射式的理解,这样我们的思想才能如同一台在高速上飞驰的汽车,在文字间自由地行走。任何对于词汇或句子结构的不熟练就像一条高速公路上的坑洞,无需太多就可以足以毁掉一条好路,让我们思想无法高速前行。所以我们上文描述的对于生词和长难句的做法对于熟练阅读非常重要。

  在细读阶段,除了关注字词句外,还要关注修辞。不过修辞属于文学欣赏的范畴,我们这里就不讨论了。

  最后我们进入“悦读“阶段。当我们彻底扫清了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后,是需要来好好享受流畅阅读的时候了。

  这个“悦读”,既是享受文字之美,思想之美,又是在不断地在语境中强化巩固“细读”阶段中学习到的知识,达到烂熟于心,行云流水的境界。这就好比,当我们辛苦开辟了一条道路并将之修缮一新,我们就该开着敞篷汽车在上面好好跑几次,多看看两边的美好风光。

  所以,最后这个悦读阶段,我建议至少读2遍以上。当我们扫除了文字上的障碍后,我们自然会把目光更多地关注到修辞和思想的层面,并产生慢慢的变多的精神共鸣和情感融入。这,难道不正是阅读的魅力吗!(整理自善恩英语)